欢迎访问临清市人民法院门户网站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重要新闻

雪域高原砺初心:一位山东法官的日喀则30天手记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5年06月27日

图片1

   云端抵藏:4000公里的信仰奔赴

2025年5月,当机翼划破青藏高原的云海,俯瞰这片被雪山与经幡装点的圣洁土地,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。作为山东法院援藏小组的一员,我即将开启为期六个月的日喀则援藏之旅。这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迁移——济南遥墙机场的梧桐绿与拉萨贡嘎机场的雪山白在此刻重叠,更是司法信仰的海拔攀登——从平原法官向高原法治践行者的角色转变。这4000公里的地理跨越,承载着组织的重托,也凝结着对司法援藏事业的深切期待。
   落地拉萨贡嘎机场,哈达的洁白与日喀则中院同事们手中的氧气瓶同样触人心弦。日喀则中院的洛桑旦增副院长带着藏地特有的爽朗,将抗高反药箱递到我们手中:“先在拉萨修整两日,让肺叶适应这里的风。”在布达拉宫金顶的余晖里,他讲述着西藏民主改革六十余载的法治变迁,那些被酥油茶浸润的司法故事,已在我心底埋下深耕的种子。

   高原试炼: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蜕变
   前往日喀则的途中,洛桑旦增副院长的解说伴着青藏高原的辽阔画卷徐徐展开。车窗外,雪山、草原、牦牛群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景。在江孜法院和白朗法院的实地探访中,智慧法庭系统、远程立案终端等信息化建设成果,让我切身体会到二十余年援藏政策浇灌出的司法硕果。但海拔3800米“下马威”同样真切。头疼、失眠、气喘等高原反应接踵而至,仿佛司法理念融合必经的“精神磨合期”。
   中院特批的适应期里,我目睹藏区干警的日常。他们长期与家人分居,却依然坚守岗位,在受制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,干警们常常需要徒步前往当事人所在地送达文书或开展巡回审判。这让我深切领略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老西藏精神,我忽然懂得,老西藏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干警们磨破的藏靴底、被高原红灼伤的脸颊,以及卷宗里永不褪色的公正印记。

  

图片2

   智识交融:鲁藏司法的“立体式”对话
   担任日喀则中院民二庭副庭长的三十日,我审阅的20余份民事一审、二审文书成为了最好的教材。我深刻体会到内地司法经验与西藏本地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。桑珠孜区法院作为日喀则市收案量最多且是驻地的法院,每周四固定开展的“司法门诊”活动,搭建起跨地域的智识共享平台。针对藏区知识产权案件“少而精”的特点,结合内地同类案件“多而全”的审理经验,我围绕侵权主体甄别、损害赔偿计算等实务难点,与当地法官展开了立体化的办案思维对话。
   除了日常案件审理和文书审阅,我还参与了日喀则中院优秀司法建议、优秀裁判文书的复评工作。这项工作让我对西藏法院的审判质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,也发现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。在与当地法官的交流中,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正的执着追求,深深感动着我。

ec2b7fa9887ab5d526cb713ea59cf71


   雪莲绽放:用脚步丈量法治海拔
   根据安排,我们即将走访日喀则下辖的18家县级法院,行程覆盖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到平均海拔4800米的岗巴县。这些地区海拔高、气候恶劣,却恰恰是最需要司法支持的地方。我格外珍惜这次深入基层的机会,渴望在了解藏区风土人情的同时,通过与当地法官的交流,促进山东审判经验与西藏实际的有机融合。
 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在高原上工作,最稀缺的是氧气,最高贵的是精神。”此刻站在中院办公楼前,看五星红旗与法徽在雪域阳光下交相辉映,那些徒步送达的脚印、帐篷法庭的炉火,都化作滋养法治雪莲的养分。接下来的五个月,我将继续践行“老西藏精神”,带着山东司法的经验,也汲取高原法治的智慧,让正义之花绽放在每一寸需要公平的土地上——因为我知道,当鲁藏两地的司法者携手并肩,那些被雪山见证的公正故事,终将汇成新时代法治中国的壮丽长歌。

 

关闭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:山东省临清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临清市温泉路2628号 电话:0635-2418801 邮编:252600